在聲音與手語之間
文:何阿嵐
更新日期:2025年9月26日
《看我今天怎麼說》導演黃修平選擇觸碰手語與聽障者處境的議題,本身就是一種勇氣,它透過角色的掙扎,讓觀眾理解不同的聽障者面對的矛盾與選擇,在華語電影之中實屬罕見。
電影的聲音設計貼近聽障者的日常經驗,令人印象深刻:電子耳蝸失靈時的重音、進水時的尖銳高頻、拿下裝置後的完全靜默,都以極具臨場感的方式呈現。這些處理讓健聽觀眾得以感受聾人難以言說的困境,也讓聽障觀眾第一次在香港電影中看見親身的聽覺經驗。觀眾需要專注於聲音與字幕的細節,某程度上也體驗到聾人日常中的辛苦。這種設計,使電影不僅是敘事,更是一種沉浸式體驗。
演員鍾雪瑩與遊學修的表現突出。鍾雪瑩演繹人工耳蝸使用者的矛盾,既展現社會對「勵志故事」的期待,也傳達個體內心的無力與反抗。手語指導的角色顯然不可或缺,幾乎可視為一種動作設計,讓手語在銀幕上具備情感與美學力量。電影亦以「潛水」作隱喻,描述游學修飾演的葉子信,自小就以身為聾人自豪,所以一直用手語,他的夢想是成為潛水教練,畢竟手語在海底是一種優勢,反觀人工耳蝸使用者則無法潛水,從而帶出聾人面對使用口語與手語之間的選擇。這種處理略顯直白,但成功建立鮮明的對照,也呼應了角色成長的軌跡。
然而電影的最大問題在於劇本推進:雖然成功建立了支持手語、依賴人工耳蝸,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三種角色立場,惟缺乏足夠的情節動機推動人物轉變。女主角在沒有迫切需要下,為何突然投入手語學習?部分段落過渡亦見生硬,情感線索的拼貼痕跡明顯。
儘管如此,本片仍是一部誠懇之作。黃修平避免了以過度的悲情呈現聾人的現實困境。觀眾能感受到導演並非代言,而是嘗試用電影語言去理解一個群體的誠意。
Now TV最近公布於平台上架的電影已經達2800套,《看我今天怎麼說》是其中之一。無論是欣賞演員突然的演繹或體驗聽障者處境,也十分觀眾在家中細味收看。
_
am730同步轉載
_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