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罕見特技災難片
《焚城》(加長版)結局更悲涼
文:何阿嵐
更新日期:2025年7月4日
2024年眾多上映的香港電影中,以核災為核心、潘耀明執導的《焚城》絕對可以稱為猛片之一。
以CG特效與動作場面支撐敘事重心
劇情的開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核輻射洩漏事故,導致全港陷入危機。故事由多條人物線構成,包括高層決策者、科學專家與前線消防員和普通市民,組成一幅災難應對的群像。大量火災場面、爆炸與街道混亂的情境,CG特效與動作場面設計支撐敘事重心,在本地製作中亦較為罕見。
內外「危機」同步夾擊
同時,《焚城》描述城市的危機逐步升級,加入官商勾結、權力決策、輿論應對等情況。在災難片類型的基本框架中,這些情節安排未必出奇,但有助於鋪排各人物線的交錯。觀眾或與現實應對機制存在距離,但也可理解為在類型片語境內的處理方式。
向一眾救火英雄致敬
然而相較於視效表現,電影中對消防員角色的描寫,無論是面對現場爆炸、設法救出受困者,還是在體系未能有效運作時的自發應變等,皆佔據重要篇幅,並強調前線專業人員在危機下的責任與困境。
無論是飾演消防隊長的白宇,在動作場面與文戲之間都有穩定發揮,還是一眾新生代香港演員,如王丹妮、廖子妤,林家熙等人飾演隊的成員,透過彼此間的協作與衝突,展現群體動態與職責壓力。一眾年青演員對整部電影的調性起了關鍵作用,角色所面對的選擇與掙扎,避免過度個人化的英雄敘事,轉而突出集體行動中的倫理與責任。
加長版更顯悲涼與真實
剛於6月28日在Now爆谷台獨家推出的《焚城》(加長版),觀眾可以看到戲院版未有出現的消防員情節,為其後他們的行動與情感變化提供更多基礎;此外亦透過文字交代每個重要角色在災難發生後的結局。相比之下,加長版顯得更悲涼與真實;除了新增對白與鏡頭,部分剪接順序亦有調整,令消防員團隊的情緒走向更為清晰。
《焚城》作為香港史上首部輻射災難鉅製作品,在視效處理與群體敘事方面提出一種可能性。無論觀眾是否完全認同電影在劇情上的取向,這部盡出影壇精英的災難題材片至少顯示出香港電影對類型探索與專業描寫的意識,亦為未來相關題材創作留下基礎。
_
am730同步轉載
_
更多文章: